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重维度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重维度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突出了文化在党的理论创新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鲜明体现了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世界维度的高度统一。      历史维度: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探寻新时代文化发展逻辑。从历史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是在新时代着力解决文化方面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事关’的极端重要的工作”来界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经验的概括总结。      二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着力解决文化方面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着力在思想文化领域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采取了一系列果敢有力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主持或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 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每一次都重 点强调相关领域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突出强调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高度重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领导,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吸取东欧剧变的教训,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把握。       理论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从理论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突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了深厚的理论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把文化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在探索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互动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从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强调文化自信,从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到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新判断有机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二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鲜明的人民观为基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从实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基本国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呈现,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一脉相承又有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赋予文化发展新的内涵,在新时代广阔的文化空间中,面向未来,探索文化发展面向,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创新发展。       实践维度:以新的文化使命引 领新时代文化建设。从实践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明显的实践指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其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强调了“首要政治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部署“七个着力”的重要指示,这些重要内容全 面概括了党中 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部署要求,凸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向。      二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概括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要做到“七个着力”,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 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世界维度: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从世界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 点项目“中华文明道德观及其现代形态研究"(23AZX006)阶段性成果。作者:杨义芹,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
 2023-12-01   1325
【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青年科技人才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知识更新快,是最 具创新活力的群体,需要重 点培育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5.9岁,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趋势。  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岁及以下科研人员获资助项目数占比约80%,经费占比约60%。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已低于45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斗导航、神舟飞天、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也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  但是,与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相比,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相比,青年科研人员还面临职业早期科研支持不够、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不足、符合青年科技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为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共中 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  作为科研杰出人才“孵化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今年以来也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积极探索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前移人才资助端口,试点资助优秀本科生,推动基础研究拔尖学生培养。比如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放宽到48周岁,为其承担科研项目提供更多机会。开展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结题分级评价及延续资助,着力破解杰青项目“帽子化”难题,支持培育战略科学家。提升评审专家青年科学家比例,支持青年人担重任、把方向。积极鼓励青年人才承担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搭建青年人才挑大梁的舞台。深入开展评审专家被“打招呼”专项整治,强化正面引导,为科研工作者心无旁骛开展研究营造良好环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要从培育体系、评价机制、激励手段、科研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科研人才培育功能,打造体系化、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符合科学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将国家宝贵的科技资源配置给真正做事的人,特别是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使用一批青年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基蓄势。(作者:窦贤康,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来源:《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8日第01版)
 2023-12-01   1349
12 共15条 2页,到第 确定
会员申请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