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活动预告 | 第41届中国直升机学术交流会暨第9届民用直升机产业国际论坛将于8月21-23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
活动预告 | 第41届中国直升机学术交流会暨第9届民用直升机产业国际论坛将于8月21-23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
论坛背景2025当前,全球民用直升机产业正经历技术革新与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随着低空经济(Low-Altitude Economy)的蓬勃发展,直升机作为低空交通的核心载体,已从传统作业工具向智能化、绿色化、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平台转型。欧美发达国家通过政策松绑和技术迭代加速推进产业升级,例如美国《先进空中交通(AAM)发展路线图》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纳入适航认证体系,欧盟“清洁天空2.0”计划聚焦氢能源技术,推动直升机产业向零碳目标迈进。这些变革不仅重塑了全球产业链格局,也为中国直升机产业提供了技术借鉴与合作机遇。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引下,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等企业通过数字孪生、3D打印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AC313A大型民用直升机采用国产涡轴发动机和复合材料主旋翼,标志着关键部件自主化取得重大突破。无人化与智能化趋势同样引领变革,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等企业开发的自动驾驶eVTOL已获得欧盟适航认证,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路线图》提出“2025年实现有人/无人直升机协同运行”,为物流配送、边境巡逻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铺平道路。未来,中国直升机产业需以低空经济为抓手,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培育专业化人才,深化“一带一路”市场合作,同时参与全球标准制定,构建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第41届中国直升机学术年会暨第九届民用直升机产业国际论坛将于8月21-23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大会将以“数字化、低碳化、协同化”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顶尖学者、企业领袖与政策制定者,聚焦前沿议题,推动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为全球直升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2025组委会【指导单位】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分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协办单位】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支持单位】江苏省航空产业协会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江苏省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常州市高端装备产业协会【期刊支持】《振动工程学报》【承办单位】常州市格里森前进齿轮有限公司常州中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广尧航空2025往届部分出席/演讲嘉宾中国民用航空局 原安全总监、原新闻发言人 唐伟斌中国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 飞标处处长 卢继鹏中国民用航空沈阳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 副主任 张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 原副巡视员 石靖敏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刘建新南航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总飞行师 曹思照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系统总体事业部 宋晗 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学院院长 龚全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副所长/民机总师/研究员 徐朝梁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副总师/研究员 陈平剑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工艺师 熊曦耀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信息师、高级工程师 阳祥贵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委二级调研员/办公室主任 熊玮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工艺师、工艺研究所所长 刘欣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师/研究员/分会副主任委员 李先哲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分会 主任委员 招启军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分会 总干事 朱清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院长 关立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研究院  副院长、直升机系主任 高亚东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院长助理 史勇杰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 总经理 雷宏杰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副院长 王海潮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特级试飞员 尹建峰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专业总师 于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原副主任/研究员 杨炯空中客车直升机  运营总监 Cedric BESSETTE空中客车直升机 西部大区总监 康狄莱奥纳多中国 副总经理 王灿俄罗斯直升机公司 区域市场总监 Maksim ANDRIANOV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专业总师/研高工 郑学著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副总师/研究员 黄兴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副总师、研究员 陈璞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副总师/研究员/分会委员 陈宣友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委办公室副主任 周国君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鲁金华达索系统  工学博士、大中华区航空航天国防行业技术总监 王晓红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 贾思源 2025论坛议程低空经济中的直升机应用与前景中国低空经济市场的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对直升机行业的影响直升机在城市空中交通(UAM)中的应用前景低空旅游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潜力...直升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直升机涡轮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在直升机生产中的整合物联网(IoT)技术在直升机健康管理与维护中的应用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对直升机零部件生产的影响...低碳化与绿色直升机发展绿色航空的全球标准及中国直升机行业的应对策略混合动力直升机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纯电动直升机的发展路径与技术突破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在直升机行业的推广与应用...直升机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直升机行业国际市场拓展全球直升机行业标准的趋同与本土化适应直升机行业中外合作的最新动态与趋势国际先进培训体系对中国直升机人才培养的借鉴...直升机的市场化与商业模式创新直升机的市场化与商业模式创新直升机在无人驾驶航空系统(UAS)领域的应用低空出行的商业化模式探索与市场需求分析直升机共享经济模式的可行性与实践直升机在极端气候下的运营安全保障...2025参会公司品类国内外直升机运营企业国内外直升机研制企业国内外直升机动力系统研制企业科研机构航空航天院校模拟仿真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先进航空材料&制造工艺供应商先进机载系统与设备供应商新技术开发商大会亮点报名详询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2025-07-03   159
活动预告 | 2025年第三届滨江建筑文化与低碳建造研讨会暨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科技创新节(二号通知)
活动预告 | 2025年第三届滨江建筑文化与低碳建造研讨会暨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科技创新节(二号通知)
2025年第三届滨江建筑文化与低碳建造研讨会暨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科技创新节2025年6月30日-7月2日,中国·南京1、会议简介长江沿线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其建设必须兼顾保护与发展。应用低碳建造技术,并积极融合AI赋能土木建筑的新兴力量(如智能设计优化、施工过程精准管控、建筑能耗智慧模拟与调控等),是减少工程建设环境影响、降低能耗、提升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高水平建好长江经济带和高标准抓好长江流域内绿色低碳建设与生态文明保护,不仅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核心任务,这些深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征。在此背景下,沿江城市亟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科学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并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生态、低碳、绿色、文明的空间环境。为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落实“双碳”与“生态保护”等战略要求,同时为探寻滨江建筑文化与低碳建造领域的新思路(特别是AI等前沿技术的赋能潜力)、拓展新途径、达成新合作,并高水平回应这些时代之问与现实之思,继2023年首届、2024年第二届滨江建筑文化与低碳建造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办后,第三届“滨江绿色建筑与低碳建造研讨会”拟定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2日再次在南京举行。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行业大师、专家等作精彩报告,深入探讨AI如何驱动土木建筑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变革,及时总结交流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以长江沿线城市为蓝本,共话双碳减排之计与低碳建筑之道,为滨江城市的低碳发展和绿色建造“双向”建言献策。2、主办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南京土木建筑学会国际绿色建筑联盟中建三局-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建设碳中和研究院中建八局-南京工业大学智慧建造研究中心中建科工-南京工业大学绿色智能建造研究院3、承办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4、会议议题会议议题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 滨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 滨江城市的低碳发展(3) 绿色低碳建材与结构(4) 低碳智能建造5、特邀报告专家6、会议注册本次会议注册费专家代表1000元,学生代表600元(包括会议期间资料费、餐饮费),交通费及住宿费自理。参会回执表请戳此下载2025年第三届滨江建筑文化与低碳建造研讨会参会回执.docx,并将此表发送至会议秘书处邮箱:hf_huang@njtech.edu.cn。承办单位收款账户信息:账户名称:南京工业大学银行账号:10108401040001399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模范路科技支行联行号:103301010841汇款注意事项:(a)请注明:滨江会议+姓名;(b)请将注册费汇款凭证、发票信息(包括发票台头、纳税人识别号等)通过邮件发送至邮箱hf_huang@njtech.edu.cn。7、重要日期会议日期:2025年6月30日至7月2日,其中6月30日为报到日,7月1日-2日正式会议。8、会务联系人及方式(1)黄老师手机号码:18751944359(2)陶老师手机号码:17621780838
 2025-06-20   123
学会动态 | “第十一届水利、土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暨工程安全与智能化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
学会动态 | “第十一届水利、土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暨工程安全与智能化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
6月13至15日,由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一届水利、土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暨工程安全与智能化论坛”在河海大学顺利召开。会议聚焦“工程安全与智能化”主题,重点研讨数智背景下水利、土木、交通和能源等工程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建集团首席科学家、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张宗亮,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夏军,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虹,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内外200余名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参加会议。开幕式由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张燎军教授主持,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费庆国教授出席会议。张宗亮院士指出,工程安全是民生之基,智能化是发展之翼。“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提升城市韧性”等国家战略。水利、土木工程作为支撑国土空间安全的“硬脊梁”,其安全内涵已从“单一抗灾”拓展为“全生命周期韧性保障”,其发展范式正加速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转型。如何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物联等前沿技术赋能工程安全,突破“黑箱预警”“被动响应”的瓶颈,构建“感知—分析—决策—调控”一体化智能体系,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本次会议通过整合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南京水科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央企龙头资源,构建了“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模式,为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夏军副主席表示,近年来,江苏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不断加大在水利、土木等传统优势领域的科技投入,推动水利、土木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助力工程行业的全链条革新,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江苏省科协将持续高度重视水利、土木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领域的发展,积极为相关学会、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学术活动和科研攻关提供坚实支撑。段虹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表示,我国正全面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强化涉水科技问题研究和创新协作,大力推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升水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水利、土木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希望通过深入交流、碰撞智慧,共同为工程安全与智能化贡献真知灼见。郑金海校长介绍,近年来,河海大学聚焦“工程安全与智能化”核心领域并取得显著成绩,形成我国水利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一体化创新国家级平台。本次论坛聚焦数字孪生、智能建造与监测、韧性城市等前沿议题,将有力推动工程安全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向现代化的“智能引领”转变。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胡亚安、殷跃平,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郝洪分别作《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坝技术发展与创新》、《现代运河工程通航水力安全与挑战》、《复杂山区巨型水库长期地质安全研究》、《新一代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分析设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主题报告。大会还设立了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综合学科三个分会场,开展60余场研究报告,与会学者交流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构筑了一个高水准、专业化的交流与对话平台,更为推动工程安全与智能化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学会将持续秉持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的理念,积极组织更多高质量、高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为激发科研活力、推动行业技术革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5-06-17   131
学会动态 | “2025非线性振动论坛”在苏州成功召开
学会动态 | “2025非线性振动论坛”在苏州成功召开
4月11日-13日,由苏州工学院主办,苏州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与苏州工学院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委会、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委会、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智能系统动力学专委会、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航空航天力学及控制专委会共同协办的“2025非线性振动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中国力学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西大学教授张伟,苏州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培君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苏州工学院周碧柳老师主持。胡海岩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对苏州工学院在青年人才引进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提到,在与苏州工学院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学校对非线性振动领域青年人才的重视,这些青年教师展现出的潜力,正是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有力证明。同时他还指出,非线性振动作为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的重要分支,在现代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他鼓励参会人员积极交流,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方法。张伟教授表达了对苏州工学院支持并主办2025非线性振动论坛的感谢。他提到,苏州已有近20年没有承办过非线性振动系列的大型学术会议,在同一所学校形成有组织的科研,可以促进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打造学术名片。他鼓励青年学者打开思路,迎接挑战。本次论坛邀请了广西大学康厚军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刘永强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靳艳飞教授、江苏大学韩修静教授等12位专家学者作邀请报告。此外,本次论坛还邀请了江苏大学毕勤胜教授、同济大学徐鉴教授、陆军工程大学王在华教授、燕山大学文桂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瞿叶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曹庆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江俊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徐伟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曹登庆教授等20余位业内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们展开学术交流和探讨。非线性振动是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的核心研究方向,近年来发展迅速,新成果不断涌现,但仍存在许多瓶颈。本次论坛为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非线性振动领域关键挑战、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和前沿应用提供了高质量平台,加强了专家学者间的交流。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300名非线性振动领域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2025-05-14   163
学会动态 | 第八届多体系统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学会动态 | 第八届多体系统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5-27日,“第八届多体系统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南京隆重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承办,江苏省振动工程会动态测试分析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协办。来自73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60余位代表共聚六朝古都南京,围绕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关键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研讨。 研讨会开幕式由学会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黎亮教授主持。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赓,中国力学学会多体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组长、大会主席刘才山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田强教授分别致辞。王赓院长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青年才俊表示欢迎,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力学学科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学者的殷切期望。刘才山教授在致辞中深刻阐述了多体系统动力学学科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鼓励与期望将激励青年学者在学术道路上勇攀高峰,不断追求卓越。田强教授于致辞中全面总结了专委会在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工作成果,同时也为我们青年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合作机会。研讨会共安排了六个大会特邀报告,分别为:北京大学胡俊教授的《三角形和矩形网格上的弹性力学问题混合有限元方法》、清华大学黄伟希教授的《生物飞行与游动的涡动力学与升力/推力产生机制》、南京理工大学廖文和教授的《特种微纳卫星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动力学应用》、浙江大学王宏涛教授的《高动态足式机器人设计》、复旦大学徐凡教授的《形貌力学:生长、手性与曲率》、上海交通大学马道林副教授的《基于力学反问题的触觉感知与控制》。此外,本次会议设置四个分会场。各位青年学者对多体系统相关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报告内容涵盖航天动力学、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生物力学等多个交叉领域,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经过两天的学术交流,第八届多体系统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会议为青年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现了我国在多体系统动力学领域的研究活力,必将有力推动力学学科的创新发展。
 2025-05-14   193
学会动态 |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瞬态冲击及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镇江成功召开
学会动态 |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瞬态冲击及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镇江成功召开
2024年12月7日,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瞬态冲击及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江苏镇江顺利举行。学会理事长费庆国,学会副理事长杨国来、张燎军、陈立,学会秘书长李彦斌出席会议。会议由专委会秘书长王新杰主持。费庆国理事长对瞬态冲击及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强调了瞬态冲击及智能控制技术在当前科技和工业领域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专委会的成立,能够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会议宣读了专委会成立批复文件,进行了专委会揭牌仪式,颁发了专委会委员聘书。专委会主任委员杨国来做专委会成立宗旨介绍,与会嘉宾围绕专委会的未来工作展开讨论。成立批复文件宣读成立宗旨宣读揭牌仪式聘书颁发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在学术报告环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大海、专委会委员陈宇分别作《空天装备结构冲击防护》《随机激励下舰炮系统多层级耦合振动特性与控制研究》主题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在瞬态冲击及智能控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专委会将在学会的带领下,继续凝聚行业智慧,强化跨界合作,不断探索前沿技术,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助力我国振动工程及智能控制技术迈向新的高度。
 2024-12-13   1264
学会动态 |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靖江圆满举行
学会动态 |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靖江圆满举行
2024年11月15日,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召开。学会副理事长、江苏东华校准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出席会议并致辞,学会秘书长、东南大学副教授李彦斌出席会议,会议由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航天伺服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牛怡然主持。陈立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科技发展的希望。青年工作委员会不仅是学会的新生力量,更是学科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学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推动我省振动工程领域青年人才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他希望,各位青年能心怀梦想,勇攀科研高峰,利用平台优势,加强交流,携手共进,形成推动学科发展的强大合力,立足实践,服务国家需求,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青年力量。会议宣读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文件,颁发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聘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副研究员陈强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宗旨介绍,与会嘉宾围绕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未来工作展开讨论。在主题报告环节,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大学教授樊薇,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郑荣慧以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代洪庆分别作主题为《抗噪声相关系列方法及其在设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多输入多输出振动环境试验技术》《声学超材料及声镊操控应用研究》报告。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不仅为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注入了新鲜血液,更为我省振动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们相信,在学会与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将对接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带动更多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推动我省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12-13   1299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南京顺利召开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南京顺利召开
     5月19日,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智能系统动力学学术会议在河海大学召开。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费庆国教授、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金栋平教授、河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院长雷冬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黎亮教授、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正娣教授、南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余跃教授、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韩修静教授,以及来自省内各高校的近5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费庆国理事长宣读了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关于同意成立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文件。学会同意河海大学茅晓晨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同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提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黎亮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曹国华教授、江苏大学张正娣教授、常州工学院李成教授、南通大学余跃教授、扬州大学高发宝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同意河海大学董有恒副研究员担任秘书长。费庆国理事长指出,成立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对于丰富学科内涵、汇聚学者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希望专业委员会积极发挥作用,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大力促进动力学的发展。     金栋平副理事长热烈祝贺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他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结构振动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而智能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尤为引人关注。希望专委会在学科前沿研究、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问题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雷冬院长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将大力支持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并介绍了学院的学科发展、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情况。     费庆国理事长和金栋平副理事长为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揭牌。    专委会主任委员、河海大学茅晓晨教授发言。他向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汇报了专委会的筹建工作。表示专委会肩负使命,将与各位委员共同努力办好专委会,为动力学与控制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费庆国理事长和金栋平副理事长为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们颁发聘书。      成立大会结束后,专委会举行了第一届智能系统动力学学术会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提教授、常州工学院李成教授、南通大学余跃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四旋翼运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考虑非局部应变梯度效应的自供电纳米梁的多场耦合振动”、“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s)应用于弹性动力学求解的研究”的学术报告。      最 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智能系统动力学领域的最 新研究成果、技术进展以及行业应用开展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本次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 满结束。
 2024-12-13   1411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12月23日,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江苏省泰州靖江市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主办,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毕勤胜教授、江苏省科协学术部三级调研员宋佳处长以及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江苏大学韩修静教授主持。会议选举了江苏大学韩修静教授为专委会主任,南京理工大学王国平教授、河海大学曹茂森教授、常州工学院李成教授、东南大学李彦斌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余本嵩副教授、苏州大学王刚副教授为专委会副主任,江苏大学姜文安副教授为秘书长。      毕勤胜教授代表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宣读了专委会成立函并致辞。他指出非线性振动专委会的成立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作出战略部署,要切实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宋佳处长希望专委会要围绕行业发展的重 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充分发挥专委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传承和弘扬行业优秀文化,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专委会成立大会结束之后,召开了首届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有4位学者作了会议特邀报告,分别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汝盟副研究员的“多层二维纳米谐振器动力学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良强教授的“几类飞行器结构模型中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研究”、常州工学院李成教授的“基于非局部应变梯度理论的自供电纳米带力-热-电多场耦合振动”、盐城师范学院陈振阳博士的“快-慢激励作用下压电屈曲梁采集器的分岔与簇发行为”。与会专家结合科研实际与报告内容积极提问,就相关学术问题开展了深度交流。
 2024-12-13   1236
12 共18条 2页,到第 确定
会员申请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