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功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指导会”
学会动态 |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功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指导会”
为深化会员服务效能,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申报水平,推动振动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2月22日,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指导会”在南京成功召开。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内振动工程领域资深专家东南大学蒋书运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舜酩教授主讲,吸引了省内十余所高校的青年学者参会交流。会议由学会青工委主任委员陈强主持。会议紧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要点,解读了当前基金申报的政策导向与热点方向,围绕选题创新性、研究方案可行性、申请书撰写技巧及评审标准解析等核心环节展开系统指导。为强化指导实效,会议特别设置了“专家问诊”环节,两位专家结合自身丰富的评审经验,对各位青年学者的基金进行一对一深度剖析,并提出了详实的修改建议。东南大学教授 蒋书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李舜酩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辅导会内容干货满满,既有宏观政策指导,又有具体操作技巧。陈强主任总结会议,他表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年学者指明了基金申报方向,还激发了青年人才的创新思维,为推动振动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动力。未来,学会将持续关注科技工作者的需求,通过举办学术沙龙、专家对接会等形式活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切实履行“为人才筑基、为创新搭台”的学会使命。供稿: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2025-03-14   239
学会动态 |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靖江圆满举行
学会动态 |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靖江圆满举行
2024年11月15日,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召开。学会副理事长、江苏东华校准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出席会议并致辞,学会秘书长、东南大学副教授李彦斌出席会议,会议由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航天伺服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牛怡然主持。陈立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科技发展的希望。青年工作委员会不仅是学会的新生力量,更是学科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学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推动我省振动工程领域青年人才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他希望,各位青年能心怀梦想,勇攀科研高峰,利用平台优势,加强交流,携手共进,形成推动学科发展的强大合力,立足实践,服务国家需求,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青年力量。会议宣读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文件,颁发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聘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副研究员陈强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宗旨介绍,与会嘉宾围绕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未来工作展开讨论。在主题报告环节,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大学教授樊薇,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郑荣慧以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代洪庆分别作主题为《抗噪声相关系列方法及其在设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多输入多输出振动环境试验技术》《声学超材料及声镊操控应用研究》报告。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不仅为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注入了新鲜血液,更为我省振动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们相信,在学会与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将对接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带动更多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推动我省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11-20   1100
会员风采 | 2023年优秀硕博士奖获得者——何东泽(硕士)
会员风采 | 2023年优秀硕博士奖获得者——何东泽(硕士)
2024本期人物个人简介何东泽,2014年-2018年就读于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8年被推免至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空天机械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并担任科研助理。2022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奖学金资助赴曼彻斯特大学国家先进材料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Philip Withers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获评东南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东南大学校长奖学金、东南大学优秀研究生毕业生、东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科研项目在读硕士期间,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一项,重点型号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两项,以陶瓷天线罩为研究对象,针对力/热/电多学科交叉分析与设计的难题,提出力热电一体化分析与设计方法,重点开展三方面的研究工作:(1)提出力热电一体化分析方法,解决多物理场环境下力/热/电耦合传递问题;力热电一体化分析技术路线(2)建立多参数、多目标优化框架,形成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方法;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技术路线(3)开发力热电一体化分析及设计软件, 提升陶瓷天线罩一体化设计效率。天线罩力热电一体化分析软件示意图科研成果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基于国家重大专项展开科研攻关,同时积极参与学院/学校学生线工作,发表一级学会会刊《宇航学报》两篇,sci 论文两篇。授权发明专利三项,登记软件著作权两项。科研体悟科研之路挑战重重,失败与挫折在所难免。然而,正是这些磨砺了我们的意志,激发了创新的火花,驱使我们不断拓宽知识的疆界,探索未知的领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既是知识的远征,更是心灵的修行,每一次坚守与突破都如基石般构筑起通往未来无限可能的桥梁。我们满怀期待,在这条未知的旅途中,必将遇见更加璀璨夺目的科学之光!
 2024-10-31   777
会员风采 | 2023年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王刚
会员风采 | 2023年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王刚
2024本期人物个人简介王刚,苏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工程系主任。担任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力学学会理事等职务。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振动噪声控制、复杂结构声振耦合的分析工作。针对复合吸声材料的应用,结合了传统微穿孔板结构及阵列超材料结构,在同体积模型下吸声频带大大拓宽。复杂模型的动力学模型建模及优化对数值计算软件依赖较高,本人采用的解析/半解析方法高效的解决了建模及优化相关技术难题。科研项目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本领域主流期刊JSV、MSSP、JASA、IJMS等发表论文40余篇,中科院一区TOP期刊2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10项。发明专利1.一种螺栓筛选机2.一种板结构隔声量计算方法3.一种声压的耦合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4.一种基于广义傅里叶级数构建改进微分求积法的方法5.一种自适应扭振减振器及柴油机6.一种车辆的后视镜及其雨刷器7.隔声结构的隔声性能分析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8.SELF-ADAPTIVE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ND DIESEL ENGINE美国专利9.复合式降噪装置10.扭振减振器奖项荣誉个人获奖:1.2023年获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2.2020年获首届长三角高校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3.2020年获第十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4.2018年获江苏省“双创博士”。指导学生获得优秀学术论文、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奖励,部分获奖如下:1、第十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二等奖2、第六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二等奖3、第二届江苏省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二等奖4、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江苏赛区),三等奖
 2024-10-31   786
会员风采 | 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樊薇
会员风采 | 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樊薇
2024本期人物个人简介樊薇,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智能运维分会青年委员、IEEE Trans. Instrum. Meas.副主编。本硕毕业于苏州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2019年2月入职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方向聚焦高端装备旋转部件早期故障辨识与一体化监测理论开展研究,突破了复杂运行条件下故障特征匹配表达、隐藏特征精准辨识、监测与诊断一体化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方法,实现旋转部件运行状态表达与监测,研究成果应用于中车戚墅堰所高速动车组齿轮箱等对象。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其余省部级等各类纵向项目7项。荣誉情况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双创”博士、镇江市青年科技托举人才、江苏大学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大学优秀教师、江苏大学十佳青年教职工等;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优秀科技进展;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首批江苏省一流课程,江苏大学全英文一流课程3门,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江苏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指导学生获国家A类竞赛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主要论著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EEE Trans. Ind. Electron.等发表论文21篇(16篇TOP,5篇T1)。授权发明专利13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科研体悟科研的成长就像树苗的成长,坚持核心原理创新(树干),深入理论研究(树根),拓宽应用研究(树枝),最终形成产品(果实),方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科研体系。
 2024-10-24   1120
会员风采 | 2023年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王亮
会员风采 | 2023年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王亮
2024本期人物个人简介王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赵淳生院士秘书,赵淳生院士领衔的超声电机技术创新团队主要成员。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振动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动力学与载荷设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担任JKW 173计划重点项目技术首席,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科研人员。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担任EI检索中文核心期刊《振动、测试与诊断》副主编,担任多个SCI期刊青年编委、审稿人。科研成果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新型压电伺服驱动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深海探测、智能机器人上的应用。科研项目主持JKW 17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JKW 173计划技术领域基金、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重大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和自主课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博士后科研项目、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等各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基金-航天先进制造技术联合基金集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装备发展部快速扶持重点基金等多项国家级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技术转化2项。荣誉情况1.个人荣誉2023年获批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荣获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2022年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者之“长空之星”培养计划。2019年入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博士后联合项目“澳门青年学者”计划。2.指导学生获奖指导博士生、硕士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航空工业奖学金、优秀学生论文等荣誉和奖项。联合指导研究生团队获得:2021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2022年“申昊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2022年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金奖;2023年“申昊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一等奖;2024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三等奖。主要论著已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检索论文60多篇(其中一区TOP期刊论文26篇),包含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SCI期刊论文55篇,E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会议参办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多次做主题或分会场邀请报告,包括在德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和澳门、厦门、沈阳、广州、南京、深圳、天津、长春、长沙等国内城市。曾组织2022年度/2023年度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学者论坛、第十六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应用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寄语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新型智能伺服驱动技术,如同一位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生物医学等高端智能装备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舞者。先进的控制算法是她的灵魂,高精度传感器是她的眼睛,强大的硬件支持是她的身躯,智能化集成是她的翅膀,自学习与预测能力则是她智慧的源泉。你们,正是这位舞者背后的创作者。愿你们用无尽的热情和才华,编织跃动的音符,赋予未来工业更多生命与活力!
 2024-10-21   935
项目申报 | 南京市科技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联合资助项目(南京)重点研究方向建议的通知
项目申报 | 南京市科技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联合资助项目(南京)重点研究方向建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科技厅有关工作要求,为做好2025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联合资助项目(南京)申报指南编制,现就我市重点研究方向建议征集与推荐工作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  重点面向在宁的高校院所、重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基础科学中心、科技型领军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征集工作。提出申报指南重点研究方向建议的单位应为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的实体法人单位。鼓励科研单位与南京市企业联合提出产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 二、重点领域和方向       聚焦我市产业强市行动计划部署,围绕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一代人工智能、能源与化工、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进行征集。       需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产业发展紧迫需求中的共性问题,聚焦科学问题,认真研究,精准提炼指南建议,体现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特点和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三、申报流程       请申报单位于2024年10月9日17点前登录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网址:http://njxgkjrc.com)——登录企业用户——用户空间——业务征集平台(企业若从未注册,请先注册企业用户),点击选任务清单选择“关于转发“关于征集2025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联合资助项目(南京)重点研究方向建议的通知”,点击我要填报,在线填报并上传相关材料。 四、联系方式       南京经开区科技人才局             小南:025-85532267       甄晨:025-85775063       王子君:025-85775067 附件:附件2.重点研究方向建议汇总表附件1.2025年度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联合资助项目(南京)重点研究方向建议表及重点研究方向建议提纲附件3.企业信用承诺书来源:南京市科技局
 2024-09-29   501
项目申报 | 省科协关于征集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优秀成果的通知
项目申报 | 省科协关于征集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优秀成果的通知
关于征集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优秀成果的通知 苏科协发〔2024〕149号 各省级科技创新智库、省级学会、省部属企事业单位科协、各设区市科协、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提升江苏科技创新智库研究水平,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经研究决定,现面向全省科技工作者及其团队,征集2024年度科技创新类智库研究成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2023年1月以来的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科技社团组织或科研机构专家为第一署名的智库类研究成果,包括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省委宣传部、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科协、省社科联等)内刊上发表,并获得职能部门转化或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的科技工作者建议、科技类决策咨询成果;公开出版的行业发展报告、决策咨询类成果专著(论文集除外)。申报成果、材料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二、遴选类别 从征集成果中遴选江苏省科技智库优秀成果,包括卓越成果、精品成果两类,给予一定形式的精神和物质激励。  三、申报办法1.实行限额申报。省级科技创新智库限报3项,除智库基地成果外,省内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其他普通本科院校限报3项,其他各单位限报2项。每个单位通过不同渠道推荐的申报总数不得超过10项。2.明确申报主体。申报人必须是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同一申报人只能申报一项研究成果。3.线上线下结合。智库成果须在申报系统内线上填报。同时由推荐单位线下统一邮寄签字盖章后的申报书(系统内下载打印并签字盖章)及相关证明材料各1份。 四、申报时间9月18日—10月15日(逾期不接受申报)。 五、申报要求1. 本次申报接受在省科协信息管理系统内申报,申报入口为http://kxsb.jskx.org.cn/,按系统内提示填报,完成后提交。 2.学会秘书处联系方式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13915822612邮箱:jszdgcxh@163.com报送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真武路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号楼301 附件:《江苏省科技智库优秀成果申报书》 扫码下载附件 填表说明及注意事项 一、“推荐单位类别”选择:②省级学会。二、申报成果应当为2023年1月1日以来的科技智库类成果,包括在国家级和省级内刊上发表的科技类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的决策咨询成果等。申报评奖成果、材料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专著不在此次申报范围之内。三、如推荐单位不是本人工作单位,同时需要本人工作单位盖章同意(各单位申报总数不得超过10项)。 来源:江苏省科协
 2024-09-23   363
勿忘,九一八!
勿忘,九一八!
在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台历状建筑物——“残历碑”碑上“弹痕”累累日历翻展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  时光流逝虽然已经过去了93年但“九一八”就像矗立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枚坐标警示着中华民族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铭记,一段屈辱的历史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后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由于国民党政府和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一天之内,沈阳城陷落  侵占沈阳街市的日军 沈阳陷落不到一周辽宁全省陷落很快整个东北陷落于日寇之手这一次中华民族站在了亡国灭种的边缘野蛮战火从松花江畔烧到五指山下毒气战、细菌战大屠杀、大轰炸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无恶不作战争罪行罄竹难书 日军将大批南京青壮年捆绑后,押往郊外集体屠杀  缅怀,一部觉醒的史诗  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中华儿女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前仆后继,力挽狂澜 在莽莽林海中战斗在巍峨大山间阻击无数先烈用鲜血告诉敌人中华民族永不屈服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右)和宋学义 四万万中国人振奋起抵御外辱的精神鼓舞起奋勇抗争的志气熊熊烈火,燃烧在广阔战场碧血忠魂,长存于天地之间14年的不屈岁月里中国人民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平型关战斗中,中国军队的机枪阵地  勿忘,警钟长鸣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回响从未停止从1995年起,每年9月18日沈阳都会鸣响3分钟防空警报以警示民众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这声声长鸣是唤起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同济大学里,600多人报名参军占全校人数的三分之一留在学校的外国教授不禁感慨“中国不会亡”“中国一定强!”  同济大学学生无线电研究会以修理无线电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这声声长鸣是激励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日本固有新奇的武器,我当以热血应付;日本固有猛烈的枪炮,我当以头颅拼挡。”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攻克涞源县日军据点东团堡 这声声长鸣更是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93年前在中国共产党擎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汇聚为勠力同心、复兴中华的磅礴力量93年后历经劫难的家园早已改换新颜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北京天安门广场放飞和平鸽 勿忘昨天之苦难无愧今天之担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2024-09-20   539
1234 共47条 4页,到第 确定
会员申请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