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
《机器学习算法及其在智能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科普讲座成功召开
《机器学习算法及其在智能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科普讲座成功召开
          2024年5月12日上午,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在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功举办主题为《机器学习算法及其在智能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的科普讲座。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师生来自机械工程、力学等学科领域。      本次讲座由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硕士生导师亓歌博士主持,邀请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郑怀亮副教授作相关学术报告。郑怀亮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后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空探测基础研究中心国防重 点实验室,开展硕士和博士研究工作,2020年毕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加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空间机器人与遥科学重 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加入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空间机器人及智能故障诊断等研究工作。      在报告中,郑怀亮副教授基于主题,从机器学习及相关概念、智能故障诊断及其主要环节、跨域故障诊断方法及现状等方面,由浅入深并结合大量实例展开介绍,令大家收益颇丰。      报告结束后,参会人员与郑怀亮副教授还就机器学习在结构设计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更深层次地交流,该学术报告会在友好的讨论与热情地氛围中圆 满结束。
 2024-05-17   1291
学会动态 |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首届公益科普短视频竞赛圆满落幕
学会动态 |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首届公益科普短视频竞赛圆满落幕
为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21—2035年)》,由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主办、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公益科普短视频竞赛在11月圆满落幕。本届竞赛面向江苏省内高校在读学生及科研机构人员,吸引了来自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总计16支代表队参赛。参赛选手围绕振动工程领域相关自然现象、工程问题、科学进展等,通过现象描述、合理简化、建模分析、说理阐释,采用分析、实验、计算、演示等方式对其动力学本质进行阐述、解释和论证,在保证力学原理正确性的同时,还充分展现了科普的趣味性、新颖性和视频制作水准。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以及优胜奖4项。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本次竞赛通过数字传播手段,不仅广泛增强了公众对振动工程科学知识的理解,还锻炼培养了青年人才、科技工作者们的科普能力,有效促进了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未来,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将在学会的领导下,继续加大科普工作投入,推陈出新,积极探索科学普及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学会科普惠及面与影响力,为实现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做出更多贡献!
 2024-12-13   667
如何在地面模拟失重环境?
如何在地面模拟失重环境?
太空环境与地面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太空中,空气阻力消失,物体失重。在这种情况下,太空中的物体就会失去束缚,悬浮于空中,航天员在太空课堂中展示的陀螺就是如此。如此复杂的太空环境,该如何确保卫星发射入轨后能够适应呢?答案当然是地面试验啦。卫星发射前,需要在地面开展一系列试验,确保它们在太空旅行时能平安无事。那么,如何在地面模拟太空失重环境?如何实测失重环境下的航天器动力学特性,避免数学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今天沪小星就给大家讲讲航天器全物理仿真技术。早期,航天员会利用高性能的失重飞机,让飞机在空中做连续的抛物线飞行,以反复产生失重环境。但可惜的是,由失重飞机打造的失重环境仅能维持数十秒,过短的时间使得各类耗时较长又复杂的训练无法顺利开展。不过,水浮法的出现解决了失重空间维持时间过短的问题。航天员会进入浮力水槽中,在水中悬浮的状态下进行复杂的出舱活动和维修技能的训练。尽管水浮法解决了时间问题,但水中的阻力过大,离目标环境仍有差距。相较于失重飞机和水浮法,气浮法是效果更为出色的选择。强大的风力可将物体吹浮起来,物体无需借助任何器具,便能轻松离开地表,自由悬浮于空中。风洞类的游乐表演设施是气浮法的常见应用,在这些设施中人们能够体验在空中飘忽飞行的快乐。与风洞相似,航天器全物理试验同样借助了气浮法。为增强气流均匀性,提高重力卸载精度,航天器全物理试验一般通过气浮轴承喷射气体。气体压力可在气浮轴承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气膜,这层气膜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它轻轻托起物体,在支撑目标物体的同时,能够达到抵消其自身重力的效果。目标物体悬浮在空中,气体摩擦力与粘附力几乎为零,平面气浮轴承在水平面内运动几乎不受阻力,自由运动。平面气浮轴承运动的整体效果同冰壶运动相似,但气浮轴承与接触面的摩擦要小得多。如果将比赛中的冰壶替换为气浮轴承,后者估计会在滑行几百米后才能停下。虽然平面气浮轴承在水平方向可几乎不受阻力自由运动,但卫星在太空中任意方向的转动也是完全自由的,这与卫星的任务息息相关。因此,在开展地面试验时,我们更需要塑造一个自由转动的环境。在这一需求的驱动下,气浮球轴承应运而生。与平面气浮轴承不同的是,气浮球轴承由相互精度配合极高的气浮球与球轴承组成。与之相似的是,气浮球轴承喷出的气体同样会在球轴承表面形成气膜以保证球体能够在其球窝中自由转动。受到气膜约束,气浮台仅能绕球心转动。当系统质心O与气浮台的回转中心O’(球心)有偏差时,将产生重力矩干扰,如下图所示。因此,为了构建极高精度的重力平衡环境,首先需要对台体进行质量配平。当系统质心O与气浮台的回转中心O’(球心)重合时,无论气浮台转到什么角度,都不会影响其平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浮台对内外部的扰动极其敏感,因此试验过程中需要关闭空调且台上设备也不能自带风扇等部件,防止气流干扰。另外,台上台下通讯也需通过无线网络,避免电缆运动产生干扰力矩。三轴气浮台全物理仿真试验系统实现了对卫星动力学特性的精确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卫星的姿态控制过程,可用于各种复杂算法的考核与验证。同时,可为载荷真实工作环境提供模拟,进行载荷在轨成像效果评估。
 2023-11-01   1848
12 共18条 2页,到第 确定
会员申请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