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会员风采 | 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陆建涛
会员风采 | 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陆建涛
2024本期人物个人简介陆建涛,201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入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2020年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Symmetry期刊的专刊客座编辑。科研之路科研经历主要从事旋转机械信号处理与智能故障诊断方向研究,包括信号降噪、盲源分离、状态评估、小样本智能诊断、迁移智能诊断等。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外委课题、中国航发常州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海军航空大学外协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两机重大专项、预研领域基金项目及多个企业横向项目。在科研项目支持下,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篇,EI检索论文5篇,第一作者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已授权4项,参与撰写中航发集团标准1项。入选2024年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科研体悟科研就像“煮开水”,坚持才能有收获。平时的学习积累就像烧水时的添柴,可能要很长时间,水都没有任何反应,只有达到一定温度后,源源不断的气泡才会冒出。只有坚持,才能有收获,与各位同仁共勉。寄语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在旋转机械信号处理与智能故障诊断的科研领域,你们智慧捕捉信号微妙,算法揭示故障真相,为工业安全护航。让我们勇攀技术高峰,让处理更精准,诊断更高效,用创新的火花点亮工业智能化的未来,为科技进步和人类福祉贡献青年力量!
 2024-10-17   820
会员风采 | 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郑荣慧
会员风采 | 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郑荣慧
2024本期人物个人简介郑荣慧,201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力学钱伟长班,2018年至2019年在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博士联培,2019年11月博士毕业,2020年至2024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4年4月入职南京理工大学发射动力学研究所。研究方向包括多维振动环境试验、发射动力学与控制、动力学疲劳以及软件开发等。科研之路科研经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航空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以及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基金等项目。参与基础产品创新科研、民用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20篇),论文均发表在如MSSP、JSV等振动工程领域高水平期刊上。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优秀青年特邀报告1次。参与制定国防工业行业标准1项。以第一完成人通过国防科技成果鉴定1项。获得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智能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获得2024年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科研体悟吾师曾说:为学需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吾自研至今,已十载有余,然此语常记于心。一门,择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深入,往也,然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长时,久也,路逶迤且脩迥,川既漾而济深;薰修,精也,磨砻淬励,而止于至善。吾以为三无漏学,八支正道,为学即修也。寄语青年才俊们,你们是多维振动领域的璀璨新星,承载着优化系统效能、守护工程安全的使命。每项测试、每套算法,犹如智慧的明灯,照亮技术前行的道路。面对挑战与变革,愿你们像精准的控制系统一样,勇于突破极限,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每项创新都迸发出无尽能量,引领未来技术的发展!
 2024-10-17   134
会员风采 | 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郭飞
会员风采 | 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郭飞
2024本期人物个人简介郭飞,博士,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2010年-2021年在东南大学工程力学系完成本、硕、博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工作,2019年-2020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纽约大学完成博士联合培养。2021年12月入职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科研经历研究方向为冲击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结构的可靠性评估及优化设计;复合材料概率性动态力学行为研究;基于微/介观结构不确定性的复合材料建模与仿真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项目、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科研专项计划-学科交叉培育专项(自然科学)、南京理工大学青年人才助推计划(A类)等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关键技术攻关、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预研项目等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Ceramics International》、《复合材料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SCI、EI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学术成果获得包括中国、美国、法国等地区的院士及知名学者广泛引用和评述。入选2024年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科研体悟在科研的征途中,以交流为精准的指南针,引领思维碰撞的火花照亮前行之路;以执着为坚定的方向舵,确保心灵之舟始终朝向科学的巅峰;更以不懈的努力作为澎湃的动力源,驱动我们勇往直前,持续突破自我极限,向着那璀璨的科学之巅,无畏地迈进。寄语青年学者们,在振动的世界里,你们是探索者、创新者。每一份研究都关乎结构的稳定与安全,每一次突破都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愿你们以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思维,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在探索与挑战中不断前行,引领振动工程领域的新篇章,为社会进步贡献卓越力量!
 2024-10-17   221
会员风采 | 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张瑞君
会员风采 | 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张瑞君
2024本期人物个人简介张瑞君,东南大学至善博后、助理研究员,2022年于东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减隔震及建筑韧性提升等方面研究。科研成果近年来,在高性能隔震装置与新型韧性结构体系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科研项目6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建立了考虑温度因素的粘弹性隔震装置力学模型,提出了面向严酷环境的装配式隔震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在《Composites Part B》、《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Thin-Walled Structures》、《Engineering Structures》、《建筑结构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SCI论文1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现为《Structures》、《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和《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等多本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入选2024年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科研体悟每一项研究都如同一次探险,充满挑战,却也令人兴奋。从实验室里的细致观察,到电脑前的数值模拟,再到工程现场的实际应用,这一路走来,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魅力。积累科研的过程虽然艰辛,却让我感受到了推动科技进步的成就感。而学术交流的经历,更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一窥行业最新研究动态,这不断激励着我突破自我。国际合作则如同一次次跨越国界的思想碰撞,既开阔了视野,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土木工程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对建筑安全的执着,将继续指引我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为创造更安全、更美好的人居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寄语青年才俊们,科研征途挑战重重,但每一次困境皆为磨砺成长的宝贵契机,应当怀抱开放心态,勇于质疑,善于从实践中提炼智慧,携手同行,深化交流合作,共燃创意与灵感的火花。让我们以无畏之姿,勇立科技潮头,推动时代进步之轮滚滚向前!
 2024-10-17   296
会员风采 | 江苏大学——姜文安副教授
会员风采 | 江苏大学——姜文安副教授
2024人物风采本期人物姜文安,江苏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航空航天力学及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会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ynamics and Control》、《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应用力学学报》青年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Nonlinear Dynamics》、《Applied Energy》、《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和《Acta  Mechanica》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科研成果研究方向非线性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工程结构非线性振动与噪声控制、随机振动、分析动力学等。主要论著在国际主流期刊《J. Appl. Mech.- ASME》、《Nonlinear Dyn.》、《J. Sound Vib.》、《J. Vib. Acoust.》、《Int. J. Nonlinear Mech.》等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ESI高被引4篇,单篇超过100次引用的论文2篇。论文被包括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黄永刚教授和John A. Rogers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予恕教授,加拿大工程院、加拿大皇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王泉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Jean Zu教授和Kamran Behdinan教授等国内外十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引用。近年来,在振动能量收集与利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非线性宽频带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设计、理论分析与实验同时,针对振动能量采集的机电耦合系统,发展了非线性随机动力学系统的近似解析方法,求解了机电耦合系统对应的高维概率密度函数方程。高维非线性随机动力学系统的近似解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横向委托等项目10余项。个人获奖1、2017年,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2023年,第二届长三角高校教师自制力学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三等奖3、2023年,江苏省力学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4、2023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5、2024年,第十二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6、2024年,第三届长三角高校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奖1、2017年,江苏力学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2018年,第七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3、2023年,江苏省力学学会诗画流体力学创作大赛二等奖4、2024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二等奖。99寄语青年探索者们,在波动的世界里,学会坐“冷板凳”。愿您们在非线性振动的曲线中,以更严谨的态度,深入探究每一次振动的规律,找到更多能量的秘密,发现更多奇迹,将微小的振动编织成创新的乐章,为科技注入新的活力。
 2024-10-17   242
通知 | 关于征集“会员风采”稿件的通知
通知 | 关于征集“会员风采”稿件的通知
各会员: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学会会员的服务质量,构建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学会将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jsve.org.cn)、江苏学会网等多个宣传渠道推出“会员风采”专栏。旨在即时分享振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资讯与动态,助力提升会员的社会知名度,扩大本领域的社会影响力。现面向全体会员征集宣传素材,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对象1、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全体会员2、有意向加入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的各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新会员二、征集内容✦✦01个人会员1、个人简介姓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等基本信息。2、科研成果体现个人在振动工程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实力的科研成果、荣誉奖项、专利成果、技术应用,项目示范或案例、先进工作事迹等。3、风采照片能够展现个人精神风貌,研究领域或生活瞬间的照片,增加专栏的科普性、生动性和趣味性。4、科研体悟鼓励表达个人在科研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深刻感悟与宝贵经验,以及对未来科研方向、学术趋势的展望与思考,为同行提供思考与借鉴。✦✦02单位会员1、单位概况成立时间、地址、规模基地建设、负责人、品牌logo等基本信息。2、单位文化鼓励分享单位的发展历程、发展目标、科研氛围、经营理念、人才队伍、宗旨愿景、寄语等。3、技术优势鼓励介绍单位产品采用的核心技术、创新点,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提升产品的性能、效率或用户体验,分享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4、精选案例精选经典项目或产品案例,能够突出展示单位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实力等其他风采。例如,专业活动、特色举措、发展成就、科技研发、人才培育、业绩成效等等。5、其他三、征集方式请将宣传素材打包发送至学会邮箱jszdgcxh@163.com,素材要求如下:1文字材料:以word格式发送,字数不宜超过1000字,稿件应客观真实、数据准确、逻辑严谨。2图片材料:以附件形式单独发送清晰原图,并配有文字说明。3若有视频材料:播放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请注明投稿人的单位、联系方式,以便学会秘书处后续联系与审核。发布时间提前告知供稿单位。四、其他事项01此次征集活动长期有效,不收取任何费用。02请各会员积极提供投稿。学会将根据收到稿件的先后顺序,结合实际情况,定期更新专栏内容。五、联系方式秘书处 陈老师 电话:13915822612邮箱:jszdgcxh@163.com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号楼301
 2024-10-17   177
通知|关于举办“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首届公益科普短视频竞赛”的通知(第二轮)
通知|关于举办“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首届公益科普短视频竞赛”的通知(第二轮)
各有关高校教务处:科普工作是提高国民整体素养的重要途径。国家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将其定位为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首届公益科普短视频竞赛,为了更多的单位、学生和公众参与此次活动,经研究,此次公益科普短视频竞赛报名日期延长至10月20日。一、报名渠道参赛个人或单位可通过“智慧科协”网站(https://www.kepuri.cn/detail-page?id=743337)报名,或扫描本通知附件二维码报名。参赛者可自行报名,也可由所在单位统一报名。二、竞赛内容围绕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http://www.jsve.org.cn/)关注的相关自然现象、工程问题、科学进展等,通过现象描述、合理简化、建模分析、说理阐释,采用分析、实验、计算、演示等方式对其动力学本质进行阐述、解释和论证,要求突出科学性、工程性、趣味性、科普性和文化性等。三、参赛对象本项竞赛面向江苏省内高等学校在读学生(含高职高专本科生和研究生)及科研机构人员。四、竞赛作品要求参赛视频主题:自拟。视频文件要求:建议视频时长5~10分钟,可配字幕或附解说词,画面比例不限,文件格式建议.mp4格式。作品署名:参赛作品完成人(含指导教师)不多于4人,指导教师限1人。作品数量:各单位参赛作品数量不限。五、奖项设置竞赛作品获奖比例设置,特等奖≤10%,一等奖≤20%,二等奖≤30%。竞赛设组织单位团体科普公益奖。各奖项将由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颁发荣誉证书。六、作品提交时间和方式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11月10日。作品提交方式:作品采用线上提交的形式,请用压缩文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kepu-jsszdgcxh@qq.com,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参赛视频文件的百度网盘链接,请确保视频文件完整、可下载。七、竞赛组织联系人张老师:15366122369  kepu-jsszdgcxh@qq.com蒋老师:17851482402  lingj_jiang@163.com附件:(竞赛报名二维码)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2024年9月29日
 2024-10-17   1317
123456...1112 共112条 12页,到第 确定
会员申请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留言